学生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30 11:56:26
学生调研报告

学生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研报告1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学习困难的做法与体会.

一,粗心大意引起结果出错------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例: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目中,学生不是没有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而是仅凭直觉,一眼看出5.49与4.51可以凑十,于是动起笔来一挥而就;导致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错误——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张师傅把一根长120厘米的自来水管锯成6截,每锯断一次需小时,张师傅共用了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树问题"类的应用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错误列式为×(120÷6)也就见怪不怪了.

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事理与算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分析与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手段单一引起思路狭窄——学会用线段图启发思路

例:商店里运来一批红,蓝墨水.红墨水占总数的,如果把40盒红墨水换成蓝墨水,蓝墨水则占总数的,红墨水,蓝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学生在审题中习惯于从问题与条件中苦苦寻找联系,探索思路,却从不愿意借用线段图进行审题分析,认为用画线段图费时费事.这种单一的审题手段,势必引起思路狭窄,在碰到上面这样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出现了审题障碍.我从"人需要各种营养成份,才能健康生长","战士需要各种武器,才能打好胜仗"入手,启发学生:我们只有把握各种审题手段,才能打开解题思路.并指导这些学生学会用好线段图,分析解答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对线段图的观察,感知中发现:调换后蓝墨水多的40盒与相对应,由此可以求出红,蓝墨水的总盒数.这样,学生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晓事理,明算理,悟转化,很快把握了数量关系,理顺了解题思路,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借助线段图与其它手段参与审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迁移障碍引起思路中断——把握课题类化的规律

例:修一条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队工作效率比乙队快百分之几

这条题目中具体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给出两队的工作时间,却要比较工作效率.许多学生认为条件不完备,思维陷入困境,思路难以为继.其实,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从"工程问题"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事物统一起来,这就是进行课题类化.而这种类化首先体现在审题阶段.把握知识迁移和课题类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既然"路程÷时间=工作效率",本题中隐含的抽象的工作总量"1"分别除以甲,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与,在此基础上,再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的应用题,再也不是难事了.

五,心理习惯引起思维定势----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绳长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176-68-75=33(米).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176米"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六,指向错误引起思维障碍-------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

例:某汽车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产160台汽车,后10天每天生产15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3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汽车多少台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上苦思冥想,以为一定要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台数,这个题目才能解决.却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聚焦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台数中,去掉超额数,就是原计划生产的一半.只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转化思想与方法,所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学生调研报告2

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机构,而大学生则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大学是人情感和个性构成固化的主要期间。怎样有效合理的分配课余时间、安排课余生活,对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对西藏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课 ……此处隐藏34998个字……对于汽车的关注远大于普通人群。可能再保守的业内人士也无法否认大学生群体肯定是未来汽车市场最大的潜在购买人群。他们有能够接受汽车和二手车的一切因素,现在最大的问题只是资金而已。而现在的汽车,特别是二手车,可能其价格与大学生实际可负担的汽车的价格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差距的来源除了现实因素可能还有很多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

以下就是我们此次问卷调查的具体资料分析:

首先我们调查的主要学生群是大四和研究生群体,因为这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可以说是最为主要的购车潜在群体,他们对汽车市场的想法也更加丰富,认识也更加全面。

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64%的人明确表示对汽车感兴趣,占绝对多数。甚至连不太明白汽车兴趣的人都超过完全对汽车没有兴趣的学生。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汽车、汽车文化已经拥有广泛的接受度,不论是否有车,学生群体都希望了解汽车与汽车相关的知识文化。

在对大学生群体中驾照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受访大学生都拥有驾照,而正在考驾照的大学生也占到接近1/4,只有三成大学生目前还暂未有考驾照。这个比例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以往印象中学生群体汽车保有量极少,没有驾照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想到现在大学生拥有驾照的人数不但不少,甚至成为了主流。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意识问题,现在大学生似乎已经普遍意识到将来自己有购车需要,这一点与80后大学生们的想法肯定是有极大的不同。这当然是因为现在汽车的价格和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很多家庭能够负担的范围之内。所以在还没能力购车的时候先考好驾照似乎是个自热而然的事情。二是时间问题,确定了以后会买车用车,需要考驾照,那么就是为什么现在考的问题,这当然是与学生空余时间比较多,而毕业工作后很难凑出这么长一块时间来学车有关的。

三是作为社会技能需要,即使近期不打算买车的学生也认可驾照是一个在社会工作的技能。对于各种五花八门技能考试都愿意参加的学生们,像驾照考试这种实实在在的技能自然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一门考试。

车三百曾经在多个群体做过类似的消费者更乐于购买新车还是二手车这种调查。坦白说目前国内市场对于二手车的接受程度远低于国外汽车业发达的国家。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大学生对于二手车的接受程度还是大大高于我们调查过的其它群体的。有超过1/4的受访大学生在新车与二手车的二选一中选择了二手车。而以往我们在其它群体中的调查结果最高的群体也没有超过10%(不包括汽车从业人员群体)。为什么大学生相比其它人群对二手车的接受度高出这么多?我们分析也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学生群体相对其它群体的整体平均知识程度,思想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高。尤其是现在90后大学生们,他们从小接触的知识范围广度已经与80后们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国外汽车知识与文化的了解也使得他们更易于接受二手车这种事物。而面子这种主要阻碍其它人群的选项大学生们几乎很少考虑。

2、大学生群体的资金有限。二手车更便宜这是哪怕对汽车一无所知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大学生因为自身很少有经济来源显然属于暂时囊中羞涩的一群人。新车的价格对于大学生来说显然还有些高不可攀。而二手车的价格行情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是很了解,但从我们接下去的调查中就可知道,大学生还是普遍认为二手车是比较便宜实惠的。

3、 对于人生第一辆车可以买二手车练手的固有思想。对于很多国人来说,买二手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练手。而大学生群体一个最大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征就是他们打算买的都是人生第一辆车。这使得即便抛开思想意识的差异不谈,单单群体的特殊性就使得他们接受二手车的比例较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即便大学生选择二手车的比例超过1/4,比绝大多数群体优势相对明显,但其绝对量显然还是很少的,与汽车业发达国家同类群体相比还远远落后。在美国大学生中选择二手车的比例超过8成,远远超过选择新车的大学生。

又是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调查结果。在对于买车谁花钱的问题上,我们原以为绝大部分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会选择跟父母要钱,但没想到居然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是选择不要钱而通过自己可支配金钱的方式来买车。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有比较明显的独立意识。虽然说从零花钱里分期也有一大部分是属于父母的钱,但很显然大学生对于买车这件事不再希望加重家里的负担。另外一个方面,居然有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打工赚的钱就可以支付汽车款,说明其实在大学生眼中,其实汽车消费离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答这项调查倒是与我们的设想比较一致。虽然目前很多想做大学生汽车消费的先行公司已经开始推出合伙购车、分期付款等针对大学生群体特征的汽车消费项目,但我们觉得其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还是有很大的欠缺。大学生确实比较容易出现相对固定的圈子,比如一个宿舍的同学,一个班的同学等等,从圈子稳定程度来说确实适合集体购买。但是这种圈子消费只是形式上风险上的稳定,其用户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举个例子,80后大学生中以前也有集体购买,比如电脑,真正合伙买过电脑的人都知道在使用时谁用谁不用有多少麻烦。更不用说汽车这种大件商品了。因为这种圈子的上课与空余时间都高度一致,这就导致了使用汽车的时间也几乎趋同。那使用起来的纠纷自然不会少。调查报告恰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有九成大学生不愿意跟同学合伙购买使用汽车。

大学生本质上说还是没有独立的群体,这其实甚至与他们经济上是否独立无关。所以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几乎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哪怕是自己出钱,也会去征求父母的同意。结合上面的调查还有一半的人需要父母帮助才能购买汽车,所以可以说对于8成大学生来说,父母的意见是他们购买汽车时关键性的因素。

我们之前针对其他群体的调查中,凡是汽车业内人员,或者打算买车的人群,对于汽车之家的关注度都是极高的,可在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大学生从汽车之家及其他相关垂直型汽车门户网站获取信息的数量还不如一些大门户网站的汽车版。虽然我们知道从绝对数量讲汽车之家的访问量肯定是高于综合门户类网站汽车版的,但似乎学生群体还并不了解这一点。当然直接的广告还是他们获取汽车资讯的主要途径。这项调查说明学生群体对于主动获取汽车知识和资讯方面还不是那么有热情。

大学生到底买车用来干吗?这点大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基本跟我们的想法一致。主要的用途当然还是玩。但是为上班做准备这一条高居第一倒是有点意料之外。证明现在的大学生买车除了享乐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考虑汽车是实用性。更加印证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购车思想。

又是一个针对二手车的问题。如果我们简单的把大学生对于二手车的印象分成好坏两种来看,那么便宜,性价比高这两条好印象占据的还是比较高的比例。特别是便宜这一点,几乎是大学生的普遍印象。我们不用解释很多二手车也有高档低档的区分之类的概念,学生群体考虑的二手车似乎仅仅就是便宜车这种比较狭窄的类型,当然也与他们并不了解二手车估价有关。另外我们也要看到,认为二手车性能不佳与性价比高的学生几乎一半一半,可见学生群体实际上对于二手车性能这个问题根本也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生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